close
![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 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62/42/0010624205.jpg&w=348&h=348)
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破盤出清
![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 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xn--jzuv5ptqwbje.tw/yahoo/star45.gif)
這是網路上最便宜的 在此介紹給您
博客來藝術設計-音樂分類熱銷好書
![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 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xn--jzuv5ptqwbje.tw/yahoo/%E5%89%8D%E5%BE%80%E8%B3%BC%E8%B2%B7.gif)
想知道博客來網路書店如何介紹[流浪之歌:林班歌,部落誌]嗎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就像被葡萄牙人“發現”並驚呼“福爾摩沙”之前,臺灣島已經生息了幾千年一樣;1990年代標明“原住民當代創作歌曲”進入流行樂壇之前,原住民一直在“創作”,部落早已擁有自己的“流行音樂”。
1950-70年代,在伐木外銷爭取外匯政策下,部落族人受雇在“林班”做育苗、砍草、整地的工作,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貨幣勞動。於是,在單調的勞動工作中產生了一種歌謠:它從部落的旋律和腔調而來,逐漸以新學習的國語為主,跨部落、跨族群地流傳;又從部落的篝火旁,唱到城市的工地中、唱到遠洋的漁船上,唱著思戀和流浪。
它的歌詞直白,卻孕含了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;它的曲調簡短,卻融匯了千年古調、日本演歌、西洋民歌及流行音樂的元素;它是一無所有的勞動者的慰藉,也是回顧來路、思考未來的武器。這些歌謠,烙印著原住民族從氏族傳統走入民國的“現代化”足跡。究其起源,我們稱之為~林班歌謠。
...繼續閱讀
全站熱搜